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开云官方注册,开云(中国)
6月16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年来的最大变化。
1999年7月进入教育部、在高教司司长的岗位上坐镇八年的张尧学,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轨迹再清楚不过了。他说,“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起步阶段,‘高收费、生源差、就业难’成为高职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奋进,高职教育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就业率直线上升,高职院校再也不是差学生的‘集中营’了!”
说到这儿,张尧学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作为高职教育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的提出者和执行负责人,张尧学十年中主持制订了在高等职业院校有着重大和广泛影响的教育部(高)2006年16号文件,以及2008年在全国开始执行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方案。而且,他还是百所示范性高职学院评审专家组的组长,对于示范性高职学院的选择以及建设方案的制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谈及高职教育如何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未来方向发展等重大问题时,张司长都如数家珍。
十年终究证明: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张尧学回忆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77~1984年全面恢复,1985年开始十年探索与调整,1994~1998年确立高职教育,1999~2004年规模快速发展,2005至今全面提升质量与加强内涵建设。
据他透露,1998、1999年高职教育进入“快车道”之初存在着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问题集中在两点:
一是高职教育究竟是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教育,还是一种层次的教育?
若是把高职教育定位于高等教育的一种层次,那就是专科。如果是定位于类型教育,则是与“学术型”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那么它就应该具有大专、本科,甚至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等不同层次的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
这种争论最后一直持续到2006年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16号文件出台。这个文件明确把高职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并强调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法,着力培养有职业道德、有生存和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二是高职与高专二者如何区分?
高等专科学校在我国一般指师专、医专等,学制比大学本科要减少一年,从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与本科相比,虽然在程度上稍有深浅之别,但科目并无太多差异,可以说是本科的“压缩饼干”。而高职,则强调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过去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方面,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模式,因此我们高职的课程设置大多仍是以课堂教学和验证性试验为主,也是一种变相的本科“压缩饼干”。
实际上,无论高职还是高专,都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两方面的培养,区别只是根据领域的不同,教给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和程度不同而已。